前言
在日常工作中,圆形管道作为有组织排口的主要形式较为常见。本文仅围绕圆形管道的相关规范展开讨论。
关于GB 16157中采集颗粒物时,断面各测点距管壁的距离是如何确定的?以下通过几何推导进行说明。
如图所示,以圆形管道截面为例:O为圆心,A、B、C为颗粒物测点,D为管壁点,线段OABCD构成一条半径。
假设管道直径D为2.0 m,半径R为1.0 m,布点环数设为3。每个环的面积相等,即各环面积为 πR²/3 = π/3。
图中蓝色环为各环的等面积中心线,将每个环平分为两部分,从而形成6个等面积环。A、B、C三点为等面积中心线与半径的交点,即颗粒物测量位置。
以OC为例,其包围的圆内包含5个等面积环,则有:
解得:
测点C距管壁D的距离为:
同理,OB范围内包含3个环,则有:
解得:
测点B距管壁的距离为:
上述结果与GB 16157中给出的数值一致,验证了推导的正确性。
对比GB 16157与HJ 1405对开孔位置的要求:
GB 16157:强调测量断面应位于弯头、阀门或变径管等构件下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、上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的位置。
HJ 1405:表述为测量孔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小于4倍直径,下游不小于2倍直径。
表面上看,“上3下6”变为“上4下2”,似乎存在矛盾,实则两者参照的基准不同。
若以弯头、阀门等构件为参照点,则要求其上游2D、下游4D(即“上2下4”);
若以测量孔为参照点,则描述为上游4D、下游2D(即“上4下2”)。
因此,两种表述本质一致,差异源于描述时选择的参照点不同。在实际应用中,需明确参照对象,避免误解。
Copyright © 2015-2018 SDXZYQ.COM. 山东新泽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地址:济南市槐荫区太平河南路1567号均和云谷汇智港6号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