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监测参照哪些标准作为依据的?
	 
	1. 《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》(GB/T16157-1996)及其修改单;
	 
	2. 《固定污染源烟气(SO2、NOx、颗粒物)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》(HJ 75-2017);
	 
	3. 《固定污染源烟气(SO2、NOx、颗粒物)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》(HJ76-2017);
	 
	4. 《固定污染源颗粒物、烟气(SO2、NOx)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》(DB41/T1327-2019);
	 
	5. 《固定污染源颗粒物、烟气(SO2、NOx)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》(DB41/T1344-2019)
	 
	6. 《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(试行)》(HJ/T373-2007);
	 
	7. 《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》(HJ/T397-2007);
	 
	8. 《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》(HJ836-2017);
	 
	9. 《 环 境 空 气 总 悬 浮 颗 粒 物 的 测 定 重 量 法 》(GB/T15432-1995)及其修改单;
	 
	10. 《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》(HJ629-2011);
	 
	11. 《气体分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》(GB/T37186-2018);
	 
	12. 《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》(HJ1131-2020);
	 
	13. 《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》(HJ692-2014);
	 
	14.《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便携式紫外吸收法》(HJ1132-2020);
	 
	15.《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》(HJ533-2009);
	 
	16. 《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-水杨酸分光光度法》(HJ534-2009);
	 
	17. 《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(暂行)》(HJ543-2009);
	 
	18. 《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》(HJ/T67-2001);
	 
	19. 《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》(HJ/T27-1999);
	 
	20. 《固定污染源排气氟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(暂行)》(HJ688-2019);
	 
	21. 《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》(HJ657-2013);
	 
	22. 《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-高分辨质谱法》(HJ772-2008);
	 
	23. 《空气质量硫化氢、甲硫醇、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》(GB/T14678-1993);
	 
	24. 《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》(GB/T14675-1993);
	 
	25. 《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、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》(HJ38-2017);
	 
	26. 《环境空气总烃、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-气相色谱法》(HJ604-2017);
	 
	27. 《环境空气和废气总烃、甲烷和非甲烷总烃便携式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》(HJ1012-2018);
	 
	28. 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四版增补版);
	 
	29. 《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》(HJ/T55-2000);
	 
	30. 《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》(环办〔2012〕57号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