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,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二氧化硫(SO₂)和氮氧化物(NOₓ)作为主要污染物,其排放控制技术——脱硫与脱硝,已成为工业环保的核心环节。本文系统梳理了主流脱硫脱硝技术的原理、分类与应用,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。
第一部分脱硫技术
脱硫技术根据反应形态分为湿法、半干法、干法三类,其特点对比如下:
一、湿法脱硫技术
特点:气液反应,速度快、效率高(≥90%),技术成熟,占全球脱硫装机容量80%以上。
缺点:设备腐蚀严重、能耗高、废水处理难、投资大,适用于大型电厂。
主流工艺:
石灰石-石膏法:钙基浆液吸收SO₂,生成石膏回收或抛弃。技术成熟但易结垢,双碱法可改善此问题。
间接石灰石-石膏法(如钠碱法、碱性硫酸铝法):无结垢问题,但石膏品质较差。
柠檬吸收法:适用低浓度SO₂,吸收率超99%,应用范围窄。
其他技术:海水脱硫法、磷铵复肥法等。
二、干法脱硫技术
特点:气固反应,设备简单、无废水、能耗低,但效率较低(60%-80%),维护难度大。
典型工艺:
活性炭吸附法:吸附SO₂并催化氧化为硫酸,可再生回收硫资源,吸附率可达95.8%。
电子束辐射法:高能电子氧化SO₂和NOₓ,生成酸类后被吸收,无二次污染但防护要求高。
荷电干式喷射法(CDSI):吸收剂带电喷射,提升反应效率,脱硫率>90%。
金属氧化物法:通过MnO、ZnO等吸附SO₂,但效率低、成本高。
三、半干法脱硫技术
特点:介于湿法与干法之间,脱硫率70%-90%,适合中小锅炉。
代表工艺:
喷雾干燥法:石灰乳雾化与烟气反应,生成干态产物,自动化要求高。
半干半湿法:喷入CaO粉末与水雾,工艺简单且无制浆系统。
喷动床法:脱硫与干燥同步,但需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。
烟道喷射法:以烟道为反应器,投资低、操作简便。
四、新兴脱硫技术
硫化碱法:以硫化钠吸收SO₂,生成高附加值硫代硫酸钠,脱硫率97%。
膜吸收法:膜分离与吸收技术结合,能耗低、脱硫率90%。
微生物法:利用细菌氧化SO₂,常温常压运行,成本为湿法50%,潜力巨大。
趋势:向低成本、高效率、资源化方向发展,生物技术与电子束法前景广阔。
第二部分脱硝技术
脱硝技术分为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两类:
一、源头治理(低氮燃烧)
采用低氮燃烧器、分段燃烧、降低炉温。
通过煤粉浓淡分离、烟气再循环抑制NOₓ生成。
二、末端治理
选择性非催化还原(SNCR)
炉内喷入氨或尿素,在高温下还原NOₓ,效率25%-80%,适合老厂改造。
选择性催化还原(SCR)
在催化剂(V₂O₅-TiO₂等)作用下,NH₃将NOₓ还原为N₂,效率高,为主流技术。
挑战:SO₃与NH₃生成硫酸氢铵,导致腐蚀与催化剂中毒。
联合技术(SNCR/SCR):兼顾经济性与高效率。
生物脱硝:研发阶段,利用微生物还原NOₓ。
第三部分锅炉企业脱硫脱硝技术应用
一、技术现状
脱硫:以FGD法(如石灰石-石膏法)为主,成熟应用于燃煤锅炉。
脱硝:以SCR技术为核心,需满足还原剂高效性、催化剂稳定性等要求。
二、协同脱硫脱硝需求
当前分体式治理存在设备重复、成本高的问题。未来需研发一体化技术,例如:
活性炭协同吸附SO₂与NOₓ;
电子束法同步脱除多种污染物;
微生物耦合净化技术。
结论与展望
技术选择:需根据排放标准、锅炉规模及经济性综合考量,大型电厂优选湿法脱硫+SCR脱硝,中小锅炉适合半干法及SNCR。
未来方向:
开发资源化技术(如硫磺、硫酸回收);
推广生物法与低温催化技术,降低能耗与二次污染;
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,实现节能降耗与可持续发展。
通过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,脱硫脱硝技术将更好地平衡环境效益与经济性,为全球蓝天保卫战提供核心支撑。
Copyright © 2015-2018 SDXZYQ.COM. 山东新泽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地址:济南市槐荫区太平河南路1567号均和云谷汇智港6号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