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案例回顾
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,宁波某公司却顶风作案,作为重点排污单位,通过稀释废水、冲洗自动监测设备等手段干扰采样,致使废水处理不达标便排入大海。最终,该公司被判罚金50万元,相关责任人邵某、黄某分别被判刑并处罚金。
二、作案手段分析
稀释废水:往综合调节池注水稀释废水,企图使污染物浓度降至标准范围内,误导监测数据,逃避监管。
冲洗自动监测设备:用自来水冲洗自动监测设备,干扰其正常采样,造成监测数据失真,使废水处理不达标的情况得以掩盖。
三、技术漏洞与风险
自动监测设备的脆弱性:自动监测设备易受外部干扰,如水流、水质等影响,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。
数据审核机制的缺失: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数据审核机制,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数据,使造假行为有了可乘之机。
四、防范措施
加强设备防护:为自动监测设备安装防护装置,防止人为干扰,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,确保其正常运行。
完善数据审核机制: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流程,对监测数据进行多级审核,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数据,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。
提升人员素质: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培训,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,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。
五、小结
宁波某公司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,必须加强监测设备的防护和数据管理,完善数据审核机制,杜绝数据造假行为的发生。同时,企业应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监管,共同维护环境安全。
Copyright © 2015-2018 SDXZYQ.COM. 山东新泽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地址:济南市槐荫区太平河南路1567号均和云谷汇智港6号楼